2025产业园去化:别只盯着招商,运营才是“王炸”
一线城市产业园提前布局加速去化,全国经济发展聚焦产业园去化,盘活资产形成良性循环已成大势。 抛开无谓的焦虑,聚焦实操,如何靠运营增强企业粘性,提升园区吸引力?
一线城市产业园提前布局加速去化,全国经济发展聚焦产业园去化,盘活资产形成良性循环已成大势。 抛开无谓的焦虑,聚焦实操,如何靠运营增强企业粘性,提升园区吸引力?
复杂的环境下,地方必须创新招商路径。 与其执着于招引大企业,不如转变思路,先稳商,然后将中小企业培育为未来的“龙头企业”,即育商、造商。
25年新春伊始,新疆麒裕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竟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纺织大户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谷川联行牵引下落地和田。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招商引资逐渐由最初的资源比拼,演变成了产业链配套和服务之间的较量。 南京和凤镇的实践案例,恰恰印证了这一趋势。
中国“稳外资”,大动作来了。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公布。 文件来头不小,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 同时也是,首个针对“稳外资“为核心目标的高规格文件。
去年引荐,鲁丽木业,布局西南,落地广元。 拿地即开工,从签约到动工仅36天,正是营商环境的写照。
全球产业链重构浪潮下,一家德企高管坦言:“在中国,真正懂我们的不是给地最多的城市,而是能用资本讲好产业故事的城市。” 引导基金的出现,为政府、平台公司招引外资开辟新的方向,带来全新的机遇。
民营企业座谈会,格外引发关注。 时隔6年再开大会,算是里程碑事件。 关键时刻的关键会议,非同寻常。与2018年相比,两次“座谈会”释放不同信号。 站在招商引资视角,折射出哪些深意?有何不一样?
地方政府需清醒认识到:招商不是“抄作业”,培育科技黑马需立足本地禀赋,构建差异化的产业生态。 本文将从战略定位、资源适配、耐心资本等维度,为地方招商提供破局思路。
开工以来,多地“一把手”考察企业。 前往第一线,不是去“站台”,而是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发展问题。 我们看到,有几个重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