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迎来开门红!

近日,丰田中国宣布,旗下雷克萨斯工厂将扎根金山区,进行纯电动汽车和电池研发和生产。

这意味着,继特斯拉之后,丰田将成为第二家在我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

为何选择上海?

产业链配套成熟,人才体系和市场规模,物流交通完善。还有重要的一点,良好的营商和投资环境。

几乎同一时间,上海在开工第一会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方案,涵盖58项举措,强调多听取企业意见、多问是否看得懂、好不好用。

01 8.0方案出炉 聚焦企业感受

这次开工会议,已经是上海连续8年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之前推出的7版行动方案,主要涉企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规范监管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议题,共实施1101项举措。

在此基础上,8.0版行动方案再进一步,围绕深化世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个方面,实施58项新任务。

文件全称为《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企业感受度”,首次被写入文件大标题。

从条目数量来看,较往年有所精简,但服务企业的“用户意识”更为突出,更专注于解决核心难题。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紧扣企业和各界的实际诉求。

这些诉求,包括融资、政策服务、监管检查、公平竞争和诉求处理等。针对这些难题,8.0行动方案精准出击,推出一系列措施。

比如,在市场准入层面,通过优化企业登记智能预填预检等手段,来简化流程;在获取经营场所层面,通过重大工程审批服务保障等举措来助力。

在政府服务方面,推出系列“一件事”改革,完善告知承诺信用信息无感核查,引入“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提升效率。

在要素保障服务上,实施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与无还本续贷政策,优化市融资信用平台,加快空置率较高的老旧楼宇翻新。

在监管层面,创新了多种方式,比如跨部门综合监管、构建信用监管闭环机制、编制企业合规经营手册指引等。

此外,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文件提到6项举措,包括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净化舆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强化法治护企,以及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

据了解,在前期调研中,上海秉持“开门办营商”理念。一方面。在线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向商协会发函征咨询。

另一方面,与企业和街镇举办多场线下座谈调研活动,广泛吸纳各方建议,真正将“聚焦企业感受”落到实处。

02要点梳理 三大核心内容

从1.0到7.0,上海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演进脉络清晰,关键词依次是:数字化政务;对标国际;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政务效能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精准服务、贴近企业;深化首创、接轨国际。

步入8.0时代,新的关键词为“聚焦痛点、特色发展”。往更深层次看,可以从行动方案内容中,提炼出几大核心内容。

其一,提升检查质效,实施分类检查。

为改进对企业的监管检查,上海从创新监管手段、提升检查效果、保护企业权益三个方面入手,推出了14项新措施。

在这些措施中,“提升检查质效”被视为今年优化商业环境的重中之重,目的是降低不必要的现场检查。

同时,鼓励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探索一种基于“风险+信用”的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

对于风险低、信用高的企业,尽量做到“少打扰”;对于那些风险高且信用低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提高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其二,严格规范执法协作。

安全,是营商环境的第一道屏障。

在8.0行动方案中,可以看到“严格执行涉案财物处置程序规定”“归口接收审核异地公安机关刑事办案协作请求”等规范涉企案件办理相关举措。

方案强调,对涉企执法中的显著问题进行整治,尤其是“办案拖沓”和“违规查扣冻”等,开展专项治理,确保每发现一个问题、整治一类问题,切实维护涉案企业的合法权益。

去年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将“庭外重组”制度纳入其中。

在此基础上,8.0方案进一步提出“完善重组和破产重整机制,以支持市场化的庭外重组”。上海市高院将推动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早预防、早挽救。

其三,对标世行BR新评估体系。

世界银行新推出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 Ready(简称:“BR评估”),涵盖企业进入、场地、公共设施、劳动力、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10大核心议题,并跨越数字技术应用、环境可持续性与性别平等三个领域。

上海作为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评估的样本城市,在8.0版行动方案,更加注重对标国际,把握营商环境的底层逻辑。

方案遵循世行评估的透明度等原则,策划10项实施策略。为与世行BR新评估体系同步,上海在10个关键领域进行改革,力求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比如,率先在静安、浦东、徐汇等地区进行融资服务中心的试点,通过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引入轮值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帮助科技型和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03招商竞争 拼的是营商环境

今年的开工第一会上,广东、河北、辽宁、福建、江苏扬州和内蒙古包头等多个地区,均重点提及营商环境。

之所以如此重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争夺优质企业和项目。多地一把手积极行动,就是向外界传递诚邀企业家和人才,来本地投资兴业的明确信号。

想要在新的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就需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亦是退。

如何打造区域特色营商环境,从上海营商环境8.0方案中,可以汲取经验:

一是鼓励各区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品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二是结合不同特色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深入调研发展现状,并从产业规划、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制定特色产业“一业一方案”。

三是制定园区营商环境建设指南,支持园区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孵化器。

除了构建行动方案外,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很重要。这是企业比较关心的一环。

毕竟,部分企业在现实中,难免会遇到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申和不好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8.0方案从政策制定、申请兑现和落地载体等逐一破局。

在政策制定层面,上海提出5项政策服务措施,并设定了明确的量化指标,确保在普惠性政策在征询意见时,中小企业参与度应不低于50%。同时,新政策文本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企业理解。

在政策申请与兑现层面,方案提前了对各项政策申报条件、所需材料、评审标准等审查要点,确保政策信息推送和及时报提醒。

在落地执行层面,优化“一网通办”政策精准服务平台,实现项目申报的标准化管理,包括统一入口、统一取码、凭码核拨资金,进一步扩大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覆盖面。

招商竞争,实际上拼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如同磁场,哪里的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项目就往哪里落。

地方政府需要做到,围绕“企业感受度”这一关键点,比如在融资、政策服务、监管检查等方面,有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

前期广泛征求企业建议,实施中逐步拓展并深化数字化政务服务。通过提升审批效率、切实维护企业权益,将“营商”环境转变为“赢商”沃土。

同时,还要关注企业发展得好不好。

具体而言,着眼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紧密跟随项目需求,并优化资源配置,利用资金投入、土地资源及人才配备等要素,确保项目能招得进、落得下、建得快、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