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参加储能行业、企业活动八九次,有个明显感受:

一边是急剧扩张的产能,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先通报一组数据:

2024年1-7月,新注册储能相关公司约5万家,平均算下来日增近200家。

这种增长趋势,同样在谷川招商数据中心呈现,我们也关注到储能项目的潜力。

早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500强——天顺风能,上市公司计划华南选址。

当初这条信息,被划为重点跟进的项目。我们保持跟进了两年,去年落地华南区域的新兴产业园。

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储能装备生产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达20亿元。

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一期在今年10月完成。

01 风塔起家 龙头企业

光储不分家。光伏行业热辣滚烫,储能领域如火如荼。

这些年,储能行业大扩产,在规模体量上一点都不比光伏小。

放在招商中,企业除了看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如何,还相当关注资源与指标。

甚至,也比较在意当地主官、分管部门领导的思想观念,对待投资企业长期主义的态度。

当我们深度接触天顺风能,发现他们的选址要素,也具备这几个方面:

一是,丰富的风、光资源;二是,有一定的风电指标;三是,长期重视、服务和培育本地产业。

天顺风能成立于2005年,是华南地区专业的风电塔架装备制造企业,也是全球最具规模的风塔、叶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之一。

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风塔、零部件、风电叶片及模具的生产和销售,成为风塔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连续10多年上榜“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我们看到,项目方长期与维斯塔斯、GE新能源、西门子能源(SGRE母公司)、明阳集团、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等全球TOP风电主机厂紧密合作,核心产品的产、销量均为全球领先。

去年,我们结合企业选址诉求,对符合要求的园区进行产业、资源、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估,出具调研方案,协助企业考察园区,为企业提供科学的选址咨询。

经过引荐,总投资5亿元,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深耕华南区域,成为地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

项目投资规模为年产150万千瓦时储能装备,建设产品生产线、测试线、交付线及相应厂房,配套建设仓储、消防、办公等设施。

主要产品包括,集中式储能集装箱、分布式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等设备。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

现阶段,项目已经完成1号厂房的施工建设,正在进行厂房周边附属道路施工,预计项目一期在10月完成建设。

储能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核心依托当地风光资源丰富、有重要交通枢纽通道,以及与地方产业规划高度契合,力争把项目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绿色低碳标杆项目。

重要的是,天顺风能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为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供强劲支撑。

这个地方招商引资,从落地项目、在谈项目来看,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将会掀起一轮更燃、更引爆的增长。

这背后,得益于华南地区对新能源产业“快、准、狠”的超前谋划,以精准招商、链式招商、集群发展,在这片热土上缔造了出人意料的“绿色经济”增长极。

02 企业投资 行业现状

常听到,跟着别人跑,永远不可能超过别人。

实际招商,亦是如此。简单说,跟着别人的路子做产业规划,也不一定正确。

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做新兴产业规划。

看准天顺风能,就是华南地区在储能产业上眼光前瞻的例子。

不少地方,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的时,天顺风能落地的区域,正是依托自身禀赋另辟蹊径,瞄准了储能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打造。

眼光独到者抢占先机,并且有“长期主义”的深远布局。

从各地储能产业招商路径中,看到了共同的经验:抢先布局链主企业,是产业崛起的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我们观察到,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方案、重点项目清单、能源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类政策文件中,几乎所有省市都提到了储能。

一是产业发展规划。比如广东地区,凭借产业链优势,几乎每个地级市都出台了促进储能发展的政策。

二是储能电站开发。2022年以来,国内储能市场开始大规模释放,各省市纷纷以示范项目的方式推动储能电站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在细分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光储充、源网荷储两个场景。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日益提高,各地政府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发展规划,鼓励光储充(换)的发展模式。

从市场占比来看,海外市场需求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储能企业选择出海寻求出路。

除了传统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主流储能市场外,东南亚、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等也成为重要目标市场。

天顺风能,作为风电塔筒累计出口量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累计出口量已达到190万吨。今年4月,天顺风能“万吨塔筒”项目交付完毕,历时近一个月直接运抵澳大利亚。

自成立之初,公司就制定了以聚焦海外市场、海外项目、海外客户、海外标准、海外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策略,先后向美国GE、丹麦Vestas、德国Siemens等全球知名主机商提供高品质塔筒产品。

有人说,储能行业“刚蓝海又红海”,也出现了由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产能过剩引起的中下游产品层层降价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缓慢,产品高度同质化,产业资本没有办法把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上去,只能堆产能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自身成本。

但凡技术含量高一些的行业,就容易做出差异化。

比如芯片行业,有做通用芯片的英特尔、AMD,显卡芯片的英伟达,工业芯片的德州仪器,功率半导体的英飞凌。但储能行业的差异化,就像光伏一样,机会也有,但比较难。

这几年,市场需求连续爆发,现在正在进行的产能建设项目,有很多是2022、2023年启动的,规划产能也以这两年的高增形势作为基准。

从整个产业链上看,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还算比较健康,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特别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丰富,使得这些企业还有能力去扩产,简单的说就是都还投得起。

就招商而言,爆发式增长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眼前的“红利”不应该是地方最关注的,正如研发这一环节给企业带来的高附加值一样,天顺风能落地之后为区域发展带来的科创活力和未来前景,也是地方“新质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附加属性,对推动地方发展新能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总量产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