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模式,名声在外。得益于合肥国资,引领战新产业一路高歌。

前不久,合肥“政府投行”出手:

总投资14亿元,优艾智合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落地肥东。《流浪地球2》里,不少机器人来自这家企业,应该有所耳闻。

在招商工作中,总能接触到做产业园区业务的国企平台。其中,无外乎两种:

一是,纯建设类。以城投、城建为主。二是,产业功能类,以产投公司为名。

毋庸置疑,修路建桥、砌砖盖房上都是专家,但在园区操盘中处于新手阶段。

政企协同、产业导入、资源整合,以及一体化服务为主线的园区运营,需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启捭阖平衡和模式探索。

地方国企做园区,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侧重不同,相同的是“因产而生、以产兴城”,让产业招商布局和区域战略发力步调一致。

01 国企做园区 重要抓手

去年底,重庆国资委主任曾菁华的一番讲话,至今还记忆犹新。

——“国企不要躺在政府的怀抱里要饭吃,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

当时背景是,重庆提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目标任务,主战场就是国资国企。

显然,国企不仅只依靠政府支持,还要积极寻求市场机会。

这几年,我们对大量政府园区平台公司考察调研,为不少国企平台的园区运营提供了咨询服务。

总能听到,园区设计图纸,给到本地相对权威设计院去做,但针对产业层面的研究和细化并没做过。

尤其产业定位,大多数都是上级部门或者省里有一个方向,大概就按照这个定了。实际上,并非正确。

园区产业基底分析,需要产业研究团队实地走访调研,细化出产业颗粒度,针对地区比较优势,制定有竞争力的产业方向。

有了明确的产业方向,清楚了招引哪些产业,才能去设计什么样的物业空间。其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精准测算非常重要。

施工前的载体规划、建成后的招商运营和企业服务,都需要产业研究工作贯穿始终,从产业专家的角度给予专业建议。

比如,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或者没有考虑到生产设备的尺寸和布局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之前,某地级市新区平台公司总经理提到,作为国资园区开发商,始终面临两个维度考核: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管委会从产业构建维度评估;另一方面是,国资委、母公司从营收和利润维度评估。

两个层面,某种程度上是有冲突,也是国资园区开发商工作中的关注点。

以前,政府投融资+城投业务,基本是心中有数。现在,园区精细化开发运营,“产业为本、去化为先、运营为重”是真正拼内功的时候了。

总结一下:

先把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研究搞透彻,有了较好的定位和招商方向之后,再去搞产业基金和产业培育导入所需的资金,紧贴政府和产业,服务政府、赋能产业做难而正确的事。

02 产业园运营 主要角色

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平台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才能提升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但是与一般企业相比,平台公司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决不能直接套用一般企业的体系。

首先,是平台公司的投融资属性。

传统平台公司的功能比较单一,就是政府的投融资平台,采取的是行政化管理——经营靠指令、发展靠政府、项目靠融资。

其次,是平台公司的国有企业属性。

作为国有企业,平台公司不只承担经济责任,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

所以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从经济效益上“算小账”,还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算大账”。

随着区域间竞争激烈,项目落地门槛设限,各地开发区纷纷创新招商模式。

有些开发区,还会把招商职能直接剥离给平台公司,推动平台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工作。

平台公司承担招商任务,这当然没错。

但是,一定保持头脑清楚,摆正自己位置,找好对标模板,通过转型升级,锻炼出真实的专业能力和资源积累,最大化增强产业属性,也就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服务能力。

重要的是,着手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更应该避免新开发的产业园区也陷入“建设与运营脱节”的困境。

园区运营中,以产业研究为先导、以产业载体为基础、以产业服务为支撑,从更深更广的维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在转型发展初期,站在“资源+竞合”的角度,一个“懂产业、懂经济、会招商、能服务”的合作伙伴,可以协助平台公司平稳有序地度过这个过度阶段,尽快驶入快车道。

谷川联行正是这样的“外援”,着眼战略全局,提供从“立项分析、融资服务、园区设计”到“建设管理、招商管理、运营管理”的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03 精细化发展 创新招商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注意到资本运作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一众地方国资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频频登上热搜。

在国资委的投资策略中,合肥、青岛、深圳和珠海国资各有特色。

合肥国资,通过重仓京东方、长鑫存储和蔚来等行业龙头,成功打造了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青岛国资,则在半导体及光电显示产业领域进行了密集布阵,带动相关产业的垂直崛起。

深圳国资,主要围绕卡脖子技术和本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行战略性投资,投资华为荣耀、中集、中芯深圳等。

珠海国资,聚焦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引进了华冠科技、艾派克微电子、开拓药业等。

这些地方国资,通过投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前瞻性行业,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各地围绕地方搭建特色产业生态,为各自城市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些年,其以政府基金为主导、以产业招商为先导的新投资方式,对科技企业吸引力满满。

以肥东县为例,仅5月底到6月中旬,就官宣落户了两个总部项目。优艾智合之外,再如中科慧拓,这是来自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

合肥眼下在“抢企大战”中表现突出,与其“创投城市计划”的布局息息相关。

过去,无论是京东方还是蔚来汽车,合肥市产业类投资是先有项目,再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增资招引项目落户,可以说是“以投代引”。

而现在,我们通过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广泛利用参股基金筛选优质项目,再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项目资本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参与。

一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二是,每场项目路演,就是辅助政府对项目进行更为严谨的尽调和研判。

我们看到,合肥招引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

2023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840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

这意味着,平均每三天,合肥就会诞生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地方国资操盘园区,无论何种招商模式,深耕行业领域,做实产业分析,找准细分赛道,科学设计园区,对其中的每一个链条都有清晰了解,并能抓住一两个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投入资源与资金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助推城市区域产业能级提升。